北投庄(日语:北投庄/ほくとしょう */?)为台湾日治时期1920至1940年间存在之行政区,属台北州七星郡管辖,在1940年升格为“北投街”。约为现今台北市北投区。
北投之地名首度出现于18世纪,为汉人开垦于台湾台北北部;今台北市北投地区的聚落,其中北投即为平埔族语女巫之意。北投地区在清治时期及日治时期初期属芝兰二堡的庄,在1895年6月隶属“台北县直辖”,在1897年7月1日隶属“士林辨务署”。1898年6月28日,士林辨务署被并为“台北辨务署士林支署”。1901年11月11日,台湾的行政区划改为二十厅,北投地区隶属“台北厅士林支厅”。1901年12月17日,台北厅划分为39个区,北投地区划为“第13区”。1904年4月1日,芝兰二堡实施街庄整并。1906年1月1日,台北厅改设置以地名称呼的28个区,北投地区划为“北投区”。此时的街庄如下:
1920年10月1日,原堡里之行政区废除,街庄改为大字;前述6庄合并为台北州七星郡“北投庄”,辖域内分为石牌、唭里岸、北投、顶北投、竹子湖、嗄唠别等6个大字。1940年6月17日,北投庄升格为“北投街”。
二战后,北投街在1946年1月16日改为“北投镇”,隶属台北县七星区,1947年1月改隶淡水区。1949年8月26日,成为台北县阳明山管理局北投镇。1968年7月1日,成为台北市“北投区”。1990年3月12日,原属士林区的洲尾改划入北投区。
热门信息
阅读 (14)
1 关于2010年十大语文差错公布的信息阅读 (11)
2 1992年5月6日阅读 (10)
3 还阴债后很困是怎么回事阅读 (9)
4 婴灵是指多大的胎儿 打胎的父母都该知道阅读 (9)
5 八字看配偶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