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历史上有哪些让人无语的“神操作”?
优质回答:
红军时期,***曾在一次战役中,为了减少红军伤亡,用过火牛阵。
火牛阵最早在战国时期出现。燕国因为燕王哙效法古人,把王位禅让给大臣,引起国内混乱,齐国出兵进攻燕国,燕国几乎灭国。燕王哙的儿子燕昭王继位后,招贤纳士,准备复仇,最后找来了战国时期的名将乐毅。
齐王又趁五国联军伐秦之机,突然灭了当时魏国、楚国都垂涎已久的宋国,引起列国不满。燕国经过几年屯兵积谷,此时已经国力已经逐步恢复,于是在燕国的倡议下,乐毅率五国联军进攻齐国。联军几乎把齐国消灭,只剩下了即墨和莒两城。
在五国联军围攻即墨时,齐国也出了一个名将,这就是田单。当时齐军已经很弱,联军人数多,所以田单想了一个办法,把附近的牛收集起来,把刀绑在牛头上,两军对阵的时候,放在齐军阵前,点燃牛尾巴,牛被火烧后疼痛难忍,就向前狂奔,冲入五国联军阵中,冲乱了五国联军的阵型,很多士兵被践踏而死。
这个故事是历史上著名的用奇计反败为胜的故事,所以一直流传很广,民间也很多人都知道。
1931年,在一次战斗中,***指挥一军团,面对比较强大的敌人,想起了这个办法,于是也效法古人,收集了很多牛,放在阵地前沿,在战斗开始后,让战士点燃牛的尾巴,冲入敌人阵地,以为这样也可以像田单一样,用奇计取胜。
一开始,牛确实是因为被火烧之后疼痛,向前狂奔,冲到了敌人阵地前沿。敌人看到很多牛向自己的阵地狂奔过来,一开始也很紧张,但很快就反应过来了,开枪射击,有牛就中弹了,也很疼。于是,受到敌人枪击惊吓的牛掉过头来,反而向红军阵地冲过来了。
红军在把牛尾巴点燃之后,本来已经准备在牛把敌人阵地突破之后开始冲锋,所以没有什么防备。牛冲回来之后,冲进了红军阵地,造成了一些伤亡。红军受到干扰,原来的计划已经无法实现,只好紧急撤离阵地,退出了战场。
***本来是想用巧记,结果弄巧成拙,吃了败仗。***之前在红军军中一直有常胜将军的美名,这次弄巧成拙,后来成了红军部队中流传的一个笑话,连***自己也觉得很尴尬。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结果呢?***后来总结说,***就是吃亏在了不读书上,他只看了连环画之类的读物,对火牛阵的具体操作方法不够了解,如果他读过《左传》就会明白,田单用火牛阵的时候,是把牛先每四头编成一组,相互联结起来,这样牛掉头不容易,就只能向前跑,不会反噬自己。而***不了解这个细节,所以让牛成了自由主义,单个的牛掉头容易,所以既可以向前跑,也可以掉头向后跑,这样当然会失败。
除此之外,***还犯了一个机械主义的错误。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和热兵器时代完全不同了,冷兵器时代双方都很注重维持阵型,不同兵种之间相互协同才能作战,一旦阵型被打乱,陷入混乱状态,就会失去战斗力。而且,在田单的时代,面对受惊冲过来的牛,五国联军的士兵只能用戈矛和弓箭攻击牛,这是很难对牛造成实质性伤害的。
热兵器时代就不同了。热兵器时代的占中首先是阵地都有壕沟,士兵都隐藏在壕沟里,而且不是整齐排列的,牛就算冲进敌人阵地,也未必能对敌人造成多大损失。而且,热兵器时代的武器都是远程射击武器,在牛接近阵地之前,敌人就可以向牛开枪开炮射击,把牛赶回去。
其他网友回答
1940年5月,德国占领荷兰,在英国人的支持下,很多荷兰人组织了秘密抵抗团体,他们不断提供情报给英国,偶尔也袭击德军。这些组织还在不断扩大。
德国盖世太保(德语:Gestapo,国家秘密警察)的头施伦堡向其反间谍机构下达不惜一切代价要将荷兰秘密抵抗组织的电台一网打尽的命令。
反间谍机构的负责人吉斯克斯上校很快行动起来,抓捕了多名潜伏在荷兰的英国间谍。英国在荷兰的间谍网受到了重创,损失巨大,然而吉斯克斯上校不仅仅是要破坏间谍网,还要使英国的间谍网为他所用,使之遭受更大的损失。
因此,吉斯克斯制定了一系列计划,而这套计划被称为“北极行动”。可是,无论怎么威逼利诱被捕的间谍,都没有人反水。这令吉斯克斯有点头疼。
走私者的背叛
就在一筹莫展之际,乔治·雷德赫夫,一个趁着战乱走私珠宝和毒品的走私犯被德军抓住了。雷德赫夫请求德国人放了他,他有很重要的情报可以提供。
雷德赫夫声称他知道一个叫奥德迪恩斯特的抵抗组织,与英国特别行动局联系密切,最近该组织开通了新的电台。吉斯克斯是不相信这些从事非法活动人的说辞,认为他们只是为了给自己脱罪。
过了几天,负责监听的海因里希中尉真的监听到了新的无线电信号,从没见过的RLS呼号。吉斯克斯意识到雷德赫夫没有撒谎,便把他监狱里放出来,只要他愿意合作,每个月还可以获取500荷兰盾。在雷德赫夫的帮助下,德国人很快抓住了刚到荷兰的英间谍休斯塔斯·劳威尔斯上尉,并且搜到了新的密码。
倒戈,“留一手”
无论多残忍的酷刑,都不能让劳威尔斯上尉屈服,这位飞行员出身的特工意志非常顽强。吉斯克斯思来想去,最终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告诉劳威尔斯,如果不合作,就杀死他的情人乔伊娜。这一招果然奏效了,劳威尔斯答应与德国人合作,事实上他留了一手。
特别行动局规定每个特工在发回的电报中,第16个单词要拼写错误,如果拼写正确则说明被捕了。劳威尔斯就想通过这个办法,在配合德国人第一次发报的时候,暗示自己被捕了。
为什么德国人非要劳威尔斯亲自发报呢?因为每个间谍都有他的发报特征,这已被记录在英国情报局在案,如果用德国人发报,很快会被识破。
劳威尔斯自觉留一手很保险,所以也老实交代了自己的履历,曾是荷兰飞行员,大撤退时到了英国,被招募为间谍,之后被派回原属国潜伏,使用这一策略英国人招募了很多人培训成为间谍。
他每隔一周,周五晚六点半要用电台给总部发报,汇报这里的情况。以上这些德国人其实早已知晓,不过,听到这些,吉斯克斯还是非常高兴的,跟他们了解的一模一样。因而吉斯克斯也更加信任劳威尔斯。
让人无语的回电
德国人让劳威尔斯发的第一份电报是声称:已经与地下抵抗组织奥德迪·恩斯取得了联系,组织还招募了大量志愿者加入,现在需要一大笔经费和武器等物资,另外,自己的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发报,希望总部能再派一名特工协助发报工作。
在这份电报里,劳威尔斯已经做好了手脚,即第16个单词拼写正确,暗示自己被捕,方便总部采取应对措施。令劳威尔斯语塞的是,第二天收到英国总部的回电里完全同意的他要求。劳威尔斯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总部在将计就计,让他配合执行什么任务?想到这劳威尔斯也心安理得的将吉斯克斯提供的空投地点发给了总部。
更令劳威尔斯大吃一惊的是,几天后果然有英国飞机在空投地点盘旋,随后投下物资与空降一名特工。等到飞机离去,潜伏在周围的盖世太保立刻缴获了物资,把新来的特工也抓了起来。
此时,劳威尔斯开始意识到总部可能忽略了他的警告,还是令他匪夷所思,这个当时多次强调的规定怎么就被轻而易举的忽略了。被捕的新特工道伦与劳威尔斯认识,他们是一起接受培训的。在之后的发报中,劳威尔斯想尽办法暗示总部,可是就是没有反应,相反,按照电报的要求,大批物资和人员被运输到荷兰,而这些都进了吉斯克斯的口袋。吉斯克斯也不断的受到上级嘉奖。
假“捷报”表演
估计,吉斯克斯非常喜欢玩扮演游戏,他不满足于现状,又让劳威尔斯假传“捷报”,为了使英国人相信,还配合了一系列真实的表演。
一名德国上校因病去世,而吉斯克斯却封锁消息,声称是被抵抗组织打死的,还让劳威尔斯发电报给总部报告这个“好消息”。为了使这个事看上去是真的,吉斯克斯安排当地的一家报纸作了关于德国上校殉职的大肆报道,甚至不惜炸沉了一搜德国货轮,以博取英国人的信任。而英国总部还给劳威尔斯发来了嘉奖。这真的令劳威尔斯崩溃。
很快三年过去了,到1943年已经有14名特工被捕,其中5人被策反。劳威尔斯陷入深深的罪恶感里,多次想趁人不注意把真实情况发出去,而都被旁边监视的德国特工制止,随后便被一顿毒打。“北极行动”就这样顺利的进行着。
道伦逃跑
道伦和一些不愿意合作的间谍被关进了哈伦监狱,被捕的时候,他已经知道是劳威尔斯变节。看到不断有人关进来,道伦急了,他和另一名被关押的特工霍姆斯合作,想尽办法终于把消息终于传到了伦敦总部。
当时的特别行动局局长弗兰克·纳尔逊爵士收到消息后特别震惊,为了保险起见,他决定试探一下。
他马上向荷兰发报要求抵抗组织炸掉克斯特维克电台的发射塔,并且此任务由道伦全权负责。
吉斯克斯看到这个要求,有点头疼,发射塔是不能炸掉的,它是海军与潜艇的通讯工具。这不能拿来当演戏的道具。最后,征得海军的同意,决定组织一场佯攻。由盖世太保伪装成抵抗组织对发射塔进行猛烈的攻击。
结果当然是经过一番激战“无功而返”,而且借机回复英国总部道伦因不配合行动,在激战中阵亡。德国人控制的荷兰报纸还作了大篇幅报道。
纳尔逊爵士纠结了,他不知道哪个电报是真的,道伦还是现在收到的劳威尔斯电报是真的?
于是纳尔逊决定再试一次,要求荷兰抵抗组织营救被俘的盟国飞行员。这个对吉斯克斯就很简单了,跟军方沟通后,派出了自己的“荷兰抵抗组织”营救出一些飞行员护送到指定地点。看到不断有飞行员被送回,而且他们也认为自己是被抵抗组织营救出来。
因而,纳尔逊认为道伦中了德国人的离间计。
然而,关在狱中的道伦对这一切一无所知,但他看到依然有人不断的被关进来,就知道中间肯定出了什么差错。于是道伦觉得越狱,回到总部,亲自说明情况。
经过一番计划,道伦竟然逃出了监狱,为了躲避盖世太保的追捕,先躲在了2公里处的修道院,三个月后,风声没那么紧了,乔装逃到西班牙,再回到英国。
见到“复活”的道伦,特别行动局的高层震惊了,他们不知道荷兰到底发生了什么,一时无法判断,就把道伦以双重间谍罪关进了伦敦监狱。
相互试探
道伦的逃跑,令德国人怀疑是否自己的“北极行动”暴露了。英国人则断定荷兰的情报网肯定出问题了。
纳尔逊要求荷兰抵抗组织派一名特工回英国总部作工作汇报,结果这名特工中途遇害了。于是,英国人觉得荷兰的情报网彻底失控了。
英国的解码专家们才发现,潜伏在荷兰的特工发回来的电报整整齐齐,从来没有乱码,一般情况下,间谍因为环境紧迫,发报可能输错密码导致总部收到的是乱码,无法解读。
因此,英国人意识到他们最不想看到的事情真的发生了,接下来对荷兰抵抗组织发来的情报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
德国人也觉得自己的“北极计划”暴露了,因为特别行动局给的电报越来越没有价值了。于是吉斯克斯发出了一个试探,因劳威尔斯工作太忙,发报工作可否由抵抗组织成为接手。没想到,英国行动局竟然同意了,这也太狗血了,这根本不符合间谍行业规则。
吉斯克斯意识到他的计划暴露无遗,已经没有必要再演下去了,于是决定摊牌。
愚人节摊牌
1944年初,吉斯克斯利用手里的电台作了最后的试探,以期能获取盟军的登陆地点,结果一无所获。
4月1日愚人节这天,吉斯克斯命令掌握的英十部电台同时发出一条极具侮辱性的电报:
“所有10部电台都在我们的掌握之下,我们知道如果没有我们的帮助,你们在荷兰的工作就不会如此努力。我们对于不能够更长时间作为你们在这个国家的唯一代表而感到遗憾,因为它曾使我们双方都感到满意。”
在整个“北极行动”中,英国人进行了95次空投为一个伪装的荷兰地下抵抗组织。其中1.3万公斤炸药,3000支步枪、5000支手枪、2000枚手雷,50万发子弹、75部电台和50万荷兰盾,够装备一个陆军师了。
损失了52名特工,其中47人献出了生命,真正的抵抗组织有1200多人被杀。
最终整个行动在愚人节这天以嘲弄而结束。
剧情反转
二战结束不到半年,荷兰议会组成了以大法官丹克博士为首的调查委员会,他们对战争期间10名英国和几十名训练有素的特工轻而易举就落入敌手存疑,现着手调查。
疑点主要有:劳威尔斯多次暗示却没有引起注意;道伦发出的电报甚至当年汇报,竟被怀疑是双重间谍而入狱;这些轻率的行为与英国情报局严谨的形象大相径庭。
所以他们怀疑英国人是以牺牲荷兰特工为代价来蒙蔽德国人,当要求调取荷兰部分档案时,特别行动局拒绝了,声称在战争中烧毁了。
吉斯克斯受审时认为这是英国人的苦肉计,当时荷兰媒体作了很多报道,有评论认为这出苦肉计是为了迷惑希特勒,保护盟军登陆地点。
由于找不到证据,调查最后不了了之,究竟谁是赢家?策划行动的德国人?还是有牺牲特工嫌疑的英国人?目前已是无从知晓。
其他网友回答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公元前,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希腊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城邦叫斯巴达,那时的斯巴达三个字还不像现在这么无法直视,好吧,我承认其实他们也不说中文。斯巴达们到底多生猛大家可以看电影《三百勇士》了解。这事儿是发生在三百勇士守温泉关之后,干挺了波斯帝国的希腊城邦们开始玩自爆,互相之间抽来抽去的好不热闹。
而斯巴达们自然逮谁抽谁,控制了不少城邦,实行残酷的军国主义统治。之后自然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一个叫底比斯的城邦出了位大神,叫伊巴密浓达,鉴于这哥们的名字实在太长,我决定叫他老伊。他出身底比斯破落贵族家庭,努力反抗斯巴达的统治,但斯巴达们实在太牲口了,怎么都打不过。老伊陷入深思,到底怎么能打得赢这群斯巴达,直到他见到了自己深爱的男人——阿萨格斯。
额需要指出的是老伊也是个男人,基友光环笼罩下的老伊突然发现了爱的力量,他决定组建一个彼此深爱的基友军团来对抗强大的斯巴达。很自然的,他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深爱的男人阿萨格斯,阿萨格斯又找到了深爱的另一个男人高吉达斯。好吧,我承认这段实在污的无法直视,实在不行头条君打马赛克吧
然后搞基打死啊呸..高吉达斯在底比斯军队中选拔了150对古希腊少年爱组成这支军队,他的选拔标准有三个:古希腊少年爱、特别能打、彼此深爱,所谓古希腊少年爱就是一个成年男子带着一个青少年男子爱与被爱的关系。而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强悍的吓人,他们拥有其他军队永远不具备的、由爱而来的“团结”,对方杀死其中任意一个人,必然有另外一个人跳出来玩命,被称为底比斯圣队。
时间到了公元前371年,决定希腊命运的留克特拉战役打响,老伊带着爱人阿萨格斯并肩战斗,高吉达斯带着底比斯圣队开始突击。事实证明斯巴达真的干不过好基友,连国王克勒姆布罗托一世都被少年爱们干挺,底比斯就这样摆脱了斯巴达的统治,回归了智商正常,行为不正常的生活。
但底比斯圣队的结局并不美好,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出征希腊对阵雅典、底比斯联军,他用右翼部队后撤吸引了雅典军队追击,造成联军脱节。左翼上国王之子亚历山大(就是后来一路狂抽干到印度那哥们)直接率领骑兵撕破了雅典军阵,绕到底比斯军的后方将他们全歼。战后腓力二世看着相拥死去的底比斯圣队战士们,感慨道“无论是谁,只要怀疑这些人行为是不壮烈的或者经历是卑劣的,都应该被毁灭”,然后命令厚葬这群好基友。
不过话说回来,国王大人您这样做真的好吗?您就不怕在年轻的亚历山大心里种下某种不可描述的种子吗?在未来若干年后,当亚历山大大帝背负搞基大帝的美名时,不知道会不会深恨老爹当年的言行.
其他网友回答
最牛的解救人质行动。
看到这个开头,很多人会想到以色列人在乌干达,或是德国人反劫机,甚至美国人在索马里海上的行动。
但我认为这几个虽然都很棒,但说不上完美。
真正干的漂亮的是很不起眼的秘鲁人。
1996年12月,日本天皇诞辰,日本驻秘鲁大使馆召开庆祝会,14名全副武装的恐怖分子劫持了460名人质。
之后秘鲁政府,日本政府和恐怖分子开展了长达4个月的谈判,恐怖分子陆续释放了300多名人质。
1997年4月22日下午三点,恐怖分子们按惯例把人质赶到使馆二楼集中看押,然后在一楼大厅中踢起了足球。
比赛正酣,祸从“地下”来,五名正挤在一起争抢足球的恐怖分子被炸开地道口的爆炸准确送上了天。
然后一群特种部队从地下涌出,把余下的“足球爱好者”撂倒。
于此同时,外部的秘鲁特种部队也开始突击,内外夹击,六名没有参加足球的恐怖分子在十五分钟后也归了西。
持续126天的劫持人质事件以全部人质获救,全部恐怖分子被消灭的完美结果而结束。
事后,纽约时报称整个行动为“营救行动的样板“。
秘鲁人是怎么做到的呢?
挖洞。
请忽略事后围观人群。
在四个月的谈判时间里,秘鲁军警在日本使馆地下挖了五条地道,一条通向大厅,一条到餐厅,三条分别到花园中三个恐怖分子哨位。
地道最长的80米,有完善的空调,照明和生活设施,可以供特种部队士兵生活数天。
恐怖分子不是聋子,为了掩盖如此大规模”的挖坑“行动,秘鲁军方天天定时在大使馆外放节奏强烈、音量巨大的音乐,大家一起嗨皮一下,这甚至成了恐怖分子的一种习惯,到点就扭一段。
在耐心,坚韧和坚决的突击完美结合之下,整个行动干净利落的简直“不像话”。
当然还有那么一点点儿运气,最后炸开地道口时,多达五名的“足球爱好者”正好在爆炸点上方……
考虑到矿业是秘鲁最大的收入来源,所以这样的行动方案也算是“发挥特长”了。
整个行动中,秘鲁的日裔总统藤森指挥出色,完全不像是南美人那种“马马虎虎”的常态,而是环环相扣,完美配合。
不过,本案中的恐怖分子倒是很有南美人“大大咧咧”的传统。
人质中自始至终都有一名秘鲁情报人员,还携带有秘密通讯工具,所以恐怖分子的一举一动都在监控之下。长达4个月,十几名恐怖分子竟然对此一无所知,甚至从来都没怀疑过。
还有一个细节,过程中秘鲁军方一直在严密窃听恐怖分子的活动,而窃听器并不全是事发后才安装的……。
其他网友回答
说到历史上让人无语的“神操作”,老铁认为整个二战的战场大格局就是一种“神”的操作。这场由日本军国主义最初挑起,由德国纳粹“闪击”迅速扩大,再由日本推到最高潮的世界大战,其中各主要参战国的主对手都是神奇的配对。如果对垒阵营不变。只把他们这些对手互相质换,那么战争进程,战后的世界格局都会有颠覆性改变。
纳粹德国在横扫欧陆轻松愉快的降服了高卢鸡,轰炸伦敦无果竟让海狮计划烂尾,狂妄把最主作战对选定了苏联,这对分属两个阵营的陆缘最强国家杀成一对;而日本由最初征服华夏,为大和民族后代打出一大块安全富庶对辽阔疆域,本以为三个月就可以实现几百年宿愿,不料被一场神奇的人民战争陷入泥淖耗光了脆弱的战争资源,迫于无奈放弃了与德国夹击苏联的计划,鬼使神差的去捅美国的马蜂窝,于是这对分属两大阵营的海缘最强国家互相成了主要对手。结果就是世人尽知的日本被美国最终吊打,形成了今天的亚太格局;德国纳粹主要败于苏联,形成了后来的东西欧,还有【北约】和【华约】。
假设当年德国没有放弃海狮计划,不留下那个烂尾工程去进攻苏联,坚持西线攻势,相机登陆大不列颠;而日本则在诺门罕战役后为了资源没有当缩头乌龟一直向西,进攻苏联腹地,他们的主要对手互换。则美国参战就会全力投入西线战场,德军投入全部兵力于大西洋壁垒,而北非早就被德意轴心国拿下,盟军登陆欧洲就不知道何年何月了;这段时间内,进攻苏联的日本军,早就被悉数吃掉,而且由于增援苏联方向作战,侵华日军也所剩无几败局已定,空军也跟苏军拚光,海军有劲使不上,日本只能推出战场。
西线盟军此时还在隔着英吉利海峡跟德军斗鸡(机),打残了日本的苏军会在西线盟的要求下,在德国背后开辟东线战场。而德军大部兵力布防西线防御三四百万盟军的登陆,柏林及整个欧洲内陆加东线防御只剩两三百万,七八百万苏军的进攻将势如破竹,一路向西碾压过去,留少部兵力围困柏林,大部兵力横扫欧陆,直逼大西洋壁垒,使德军主力不得不调头回防救援柏林,却被苏军顶回去,此时西线盟军必趁机登陆与苏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在大西洋沿岸聚歼德主力,此时的纳粹只有选择向苏联投降,使整个欧洲被破坏的会轻许多。
战后的欧洲格局将由苏联主导,【北约和华约】的名词就不会出现,美国也没有在欧亚大陆军事存在的立足之地,其享受了近七十年的霸权也不会存在,美元也不可能称霸世界经济,凡此种种,世界的格局将跟今天大相径庭了。
而今天的世界格局的形成,也正是由于当年轴心国陆上战争实力最强的陆缘国家德国纳粹,竟让海狮计划烂尾,狂妄的选择了对方阵营陆上战争实力最强的陆缘国家苏联,遭受失败被分裂;而轴心国海战实力最强的海缘国家日本,也鬼使神差的去挑战对方阵营海战实力最强的海缘国家美国,自取灭亡被占领。正是这种如有神助的机缘巧合,才造就了今天这种世界格局。
热门信息
阅读 (14)
1 关于2010年十大语文差错公布的信息阅读 (11)
2 1992年5月6日阅读 (10)
3 还阴债后很困是怎么回事阅读 (9)
4 婴灵是指多大的胎儿 打胎的父母都该知道阅读 (9)
5 八字看配偶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