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有人知道“朝三暮四”典故的由来是什么吗?
优质回答:
朝三暮四,出自《庄子·齐物论》,原意是指用诈术欺骗人,后来被大家引申用来比喻反复无常经常变卦。
典故的由来:
战国时期宋国有一位养猴子的老人,大家叫他狙公,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猴子,久而久之,这个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沟通讲话了。狙公很会揣摩猴子的心理,猴子也听得懂狙公的话,他们生活的很快乐。平日狙公都是早晚各喂猴子四个栗子吃的,渐渐狙公家境开始变得不好,狙公也在为此发愁,思来想去觉得还是只能减少猴子们的食物,然后他就对猴子们:“以后每天早上只给你们三颗栗子吃,晚上吃四颗,你们觉得可以吗?”猴子们一听早上少了一颗,就很不乐意,于是狙公就转而又说,:“那早上给你们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栗子吧。”猴子一听,以为早上增加了一颗又变成了四颗,因此就十分高兴的答应了。
寓意:
从典故来源可以看出原来是指利用手段欺骗别人,但是后来慢慢经过引申变成了反复无常经常变卦的象征。
其他网友回答
朝三暮四的故事出处:《庄子·齐物论》宋朝有个叫狙公的人喜欢养猴。狙,是一种猴子的名称。狙公指的就是养猴子的人。狙公很喜欢这些猴子,猴子喜欢吃橡栗,狙公都会尽量地满足。所以猴子们都很乐意亲近这位狙公。
但是突然有一天,狙公家里经济情况变得有些紧张,口粮也不足,无法像往常一样给这些猴子提供橡栗。狙公认为,如果不给这些猴子足够的橡栗,就意味着要失去这些猴子对自己的亲近,这是最令人难过的事情,但现实逼迫他必须要减少这些猴子的食量。狙公苦思冥想了好久才跟这些猴子说:“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橡栗,晚上还是照常给你们四颗橡栗,不知道你们同不同意?”
这些猴子一听就气得跳了起来。狙公一看此情形,知道事情不妙,为了安抚这些猴子,他又接着说,“早上给三个确实有些少,那这样吧,早上给四个,晚上给三个,这样该可以了吧?”
猴子们一听,立即跪伏在地,大喜不已。
对于这个故事,列氏和庄子都有自己的看法。列氏强调的是狙公的机敏与猴子的愚蠢。聪明的人总是能用花言巧语将愚蠢’的人糊弄得团团转。而庄子强调的是橡栗的总数与语言表达方面的关系。世人总是为自己所听到事情或喜或悲,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庄子认为,一定要透过事物的表面,看清事物的本质。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阐述一个哲学道理,是《庄子·齐物论》中一则重要的寓言故事,无论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其实众猴子所得到的并没有增加或减少,猴子们喜怒为用就显得很可笑。狙公好比是载众生的“大块”而猴子就像是纷乱红尘中的众生。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们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像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告诫人们要放开计较得失的凡心,因为人的一生一死、一得一失都是一时的,到最后我们将会发现我们并没有失去什么,也没有得到什么。因为无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宋《二程全书·遗书·十八·伊川先生语》:“若曰圣人不使人知,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就像在美苏争霸时期,有些非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时而倒向苏联。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其他网友回答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位叫狙公的人,他在家养了一些的猴子。狙公懂得猴子的心理,猴子也了解他的话,他经常缩减家中的口粮,来满足猴子的食欲。有一年,村子里闹了饥荒,狙公不得不缩减猴子的食粮。但他怕猴子们不高兴,就先和猴子们商量,他说:“从明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果子,晚上再给你们四颗,好吗?”猴子们听后,都咧嘴露牙的站了起来,表现出非常生气的样子。
狙公看了,马上就改口说:“这样好了,我每天早上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够吃了吧!”猴子们听说早上己经从三颗变成了四颗,以为食粮已经增加了,都高兴的一起趴在地上,不再闹了。
朝三暮四原来比喻用诈术欺骗人。后来用以比喻变化多端,捉摸不定。
其他网友回答
朝三暮四,出自《庄子·齐物论》的寓言故事。意思是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齐物论》里这样写着:“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意思就是:有个养猴子的老头,人称狙公,对众猴子说:“伙食情况是这样,实行半军事化的供给制,每天两顿干饭,每人两张饭票。标准是朝三暮四:早饭三颗橡子,晚饭四颗橡子。”猴子都是急性子——出了名的猴急,一听早饭只有三颗,整个白天都得半饥不饱地活受罪,顿时发怒了,把火药、罗盘、造纸术、印刷术等旧四大发明和大鸣、大放、大字报、大批判等新四大发明都用上了,闹了个五洲震荡云水怒,天翻地覆慨而慷。老谋深算的狙公胸有成竹道:“别急别急,别忘了我们是民主集中制,有意见好商量。既然大伙儿不同意,那么就朝四暮三:早饭四颗,晚饭三颗。”猴子们一听早饭增加到四颗,可以半饱不饥——至于晚上睡着后饿肚子就管他娘了,权当饿的是梦里的别人——于是就满意了。而且感激于狙公的顺从民意,替天行道,竟高呼起“狙公万岁”来。也难怪,喊惯了,不喊嗓子痒得难受,谁让猴子们都长着一个喉头呢?
热门信息
阅读 (14)
1 关于2010年十大语文差错公布的信息阅读 (11)
2 1992年5月6日阅读 (10)
3 还阴债后很困是怎么回事阅读 (9)
4 婴灵是指多大的胎儿 打胎的父母都该知道阅读 (9)
5 八字看配偶大小